中国航拍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航拍资讯

航拍资讯

【为什么要垃圾分类】航拍南京三大垃圾填埋场

中国航拍网2022-11-01航拍资讯甘蔗航拍
221团航拍,甘蔗航拍,航拍汽车视频,【为什么要垃圾分类】航拍南京三大垃圾填埋场,221团航拍,甘蔗航拍,航拍汽车视频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不少南京市民并不知道南京的垃圾填埋场在何处,只觉得应该都在“城市边缘”,离我们很远。但记

【为什么要垃圾分类】航拍南京三大垃圾填埋场

【为什么要垃圾分类】航拍南京三大垃圾填埋场,

  221团航拍,甘蔗航拍,航拍汽车视频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不少南京市民并不知道南京的垃圾填埋场在何处,只觉得应该都在“城市边缘”,离我们很远。但记者查阅资料发现,除了目前在用的垃圾填埋场,南京不少地方,此前都曾做过垃圾填埋。也就是说,我们目前所立之处,或许就在垃圾之上。南京江苏地方志编纂委员办公室的官方网站上,记者看到有数据记载,南京市下关区长平路小学、市21中学操场用地原均为垃圾堆场。九家圩、姜家园的水塘,西家大塘、八府塘、白鹭洲、草场门外,历史上都填埋过垃圾。该市到1958年市内空地塘洼被垃圾填完,开始在城郊择地消纳垃圾。

  70年代后期,各城市陆续到郊区择地建设垃圾填埋场。1983年7月,南京市耗时1年,建成凤凰东街垃圾处理场。1990年以后,随着“创建卫生城市”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的深入开展,各市县人民政府对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问题极为重视,加大对垃圾处理场建设资金的投入,加快了工程建设的进程。至1992年底,全省60%以上的城市(含县级市)建成生活垃圾处理(卫生填埋)场,并投入使用。根据江苏省建设委员会统计,是年底,全省有垃圾填埋处理场31座。也就是在这一年,南京市建成了轿子山生活垃圾填埋场。

  记者从南京光大能源环保公司了解到,南京一天的生活垃圾超过8000吨。按照目前玄武湖610万立方米的蓄水量来换算,南京一年产生的生活垃圾即可填满半个玄武湖。那么这么多的垃圾去哪儿了呢?沿着江宁区麒麟街道建南社区的娇子山路一路向北,导航显示已到达目的地--轿子山垃圾填埋场。尽管目前垃圾填埋场早已关闭,但走在垃圾山之上,还是可以闻到令人眩晕的气味。山体虽然进行了覆膜,但依然有少量垃圾在外。踩着被压实的塑料袋、饭盒等组成的“垃圾路”登上“山顶”举目四望,不远处,南京城赫然在目。“这里主要承载玄武、原白下、栖霞和江宁四个区的垃圾处理。”社会工作者叶霄煜从事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多年,对南京三大垃圾填埋场都较为熟悉。

  水阁垃圾场位于南京市南郊风景带牛首山南沿,东邻宁丹公路,距水阁村居民点1.2公里,距市中心25公里、绕城公路3公里。目前南京的垃圾山都已经做了很多绿化上的改造,像这座水阁垃圾填埋场,从外面看上去,很像一座正常的山,山上也有水泥路,可以开车,只不过严禁明火。站在山上望去,近处便能看到宜人的景点,远处便能望见居民生活区。天井洼垃圾填埋场位于浦口,沿着沿山大道,从岔路口进入黄姚村,再沿着山间公路蜿蜒行驶两公里左右,便到了。三座“垃圾填埋场”将南京围在中央。

  1990年,按照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要求,南京市取消了所有小型垃圾堆放场,由市政府投资3500余万元,分别于1992年和1995年,在轿子山、水阁建成两座生活垃圾填埋场,占地面积分别为420亩和540亩,设计库容量为150万立方米和240万立方米,设计使用年限为10至15年。2001年,位于南京市浦口区泰山镇的天井洼垃圾场扩建正式列入城市建设计划,扩建后总库容量为318万立方米,使用年限14年,总投资2970万元。三个填埋场的建设为南京市解决生活垃圾出路、实现无害化处理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后来,由于不少垃圾填埋场处于长期超负荷运行状态,存在着垃圾堆体塌方、渗滤液外溢、坝体渗水等诸多安全隐患。考虑多方因素,管理部门研究决定,在2014年5月15日正式将轿子山填埋场关闭,其他两场也在当年陆续关闭。

  关闭后,管理部门对这三大填埋场的管理改造也煞费苦心。比如用高分子薄膜对垃圾进行覆盖,之后覆土,然后进行简单绿化,让垃圾山重现绿色。南京水阁垃圾填埋场也在探索填埋气发电,并于今年7月底正式并网发电。不过,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与健康研究院院长赵群表示,垃圾填埋气中含有硫化物、二氧化碳、甲烷等有害气体,不仅会易燃易爆产生温室效应,还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垃圾中的有害成分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的作用吸附在土壤中,进而会对土壤中生长的植物产生污染,同时垃圾渗滤液中含有的大量病原菌、病毒等,很容易通过水源进入食物链,危害市民健康。据介绍,渗滤液的特点是有机污染物种类繁多,水质复杂。 污染物浓度高,变化范围大。记者在主管部门的网页上,可以查询到对于这三大垃圾场排口、污染物排放因子等数据的监测。官网的数据显示,目前排污总量等复合《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及《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等。

  记者的垃圾分类调查,做了很长时间。大量的工作是在查资料。记者想对南京垃圾填埋场开启和关停的时间、容积等相关数据,以及渗滤液处理方式等进行基本的了解,但只能通过查阅大量相关论文,进行数据比对、容积估算。为了了解基本信息,记者还采访了多位高校专家,希望能够获取相对准确的内容。而让记者感到意外的是,专家们也向记者表示,他们获取南京垃圾方面的相关信息,也很困难。

  “比如相关部门的网站上虽然公布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数据,但这些数据太少太泛,对我们的研究起不了什么帮助,市民也看不懂。大家看不懂,也没人来解释,怎么来理解和支持?”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管益东教授告诉记者,“你想要的这些基本的数据内容,其实我们也要不到。”不过他也表示,南京在信息公开上,已经是做的不错的城市,“起码它有这个公示”。“现阶段要做好的首要工作是提高居民对垃圾处理过程的知晓率和参与率,让大家在这方面都行动起来,逐步形成垃圾分类处理的良好习惯,并能注意减少浪费以降低厨余垃圾量。”赵群表示。

  “比较好的做法是,如果这个月小区水质不达标,社区可以在小区张贴告示,告知具体水质不达标的具体时间段,从几号到几号,超标多少,物质是什么,并提醒大家注意。大家也都能够理解,因为它超的也不是很多。但如果没有告知,大家就会恐慌,不知道家门口建填埋场场或焚烧厂,到底安不安全。同样的,在垃圾分类的宣传中,我这个城市的垃圾处理水平和能力到底是什么样的?实行垃圾分类与市民切身利益到底有什么具体关联?说明数据有没有?很多问题说明白了,即使垃圾分类再麻烦,大家也都会去做的。因为这关系到了大家喝的每一口水,呼吸的每一口气。”有网友表示。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