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古城·活韵生香 活地图·草根力量
泉州古城·活韵生香 活地图·草根力量
泉州古城·活韵生香 活地图·草根力量,航拍不丹,长河航拍,航拍宝地泉州是一座“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鲜活古城,更是一座“有情、有义、有爱心”的有爱之城。
当你行走在古城,可能会有一个“活地图”义务带你游览,有人奉上一杯免费茶水,有人予以一次详细指路,有人报以一个温暖的微笑……人,是这座城市最动人的风景。
导览讲解古迹、弘扬传统文化、倡导文明出行、维护环境秩序、扶弱助残助学……这座城市的许许多多普通人,因为热爱,主动站了出来,以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古城,凝聚起城市向上向善的温暖气质。
“一天四场活动,满满的爱。”6月19日,泉州微公益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肖建福的朋友圈有点忙,当天,该协会组织了“‘粽’夏公益 情暖端午”等4场志愿活动。
成立于2015年的泉州微公益协会,拥有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5000余人,常年在古城开展扶弱助残助学、古迹讲解导览、弘扬传统文化、倡导文明出行、维护环境秩序等社会公益性志愿服务活动。
泉州微公益协会只是鲤城区391个注册志愿服务组织中的一个。记者从鲤城区文明办获悉,鲤城区注册志愿者总数多达67998人,今年以来发布志愿服务项目总数8989个,也就是说,平均每天有50个左右的志愿服务项目发布。
2017年3月5日,泉州市“守护古城·共创文明”志愿服务活动在鲤城启动,此后,鲤城区文明办又陆续推出“守护古城”系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守护古城”主题由此延展开,外化成为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小学生、青年、老年人等不同年龄、不同社会阶层的市民,从各自实际出发,考虑如何更好守护古城;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学发起“小手护古城”活动,泉州市第二中心小学组织“寻找诗意古城”研学活动;老年大学、老年协会等组织各种移风易俗活动……
许多基层党组织、执法监管等单位,也纷纷主动将“共建共享美好古城”志愿服务主题活动纳入本单位主题党日社会实践中,除了鲤城区辖区内的相关组织和单位,许多市直单位也利用节假日时间,到古城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古城。
近期,泉州市古城办、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正在组织对第五届古城讲解员的考核工作。第五届古城讲解员培训首次成立英语讲解学习小组,组织有英语特长的学员约40人,学习探讨如何使用英语讲解。
为着力培养一批热爱古城、了解古城、善于讲解的古城文化使者,2017年夏,由泉州市古城办、泉州市旅游局启动第一期古城讲解员培训,至今已完成4期的培训考核,131名来自各行各业的优秀古城讲解员正式受聘,成为活跃在泉州历史街巷的文化“活字典”。
古城文化爱好者陈凌滨曾分别于2018年、2019年参加了两期古城讲解员培训。第一次参加培训时,她已怀孕6个多月,顶着孕肚坚持参加培训。孕晚期,连走路都辛苦,还经常要去医院吸氧,她仍坚持参加培训,直至临盆,一期不落。第二年,为了参加培训,她经常抱着才三四个月大的孩子上课。通过考核后,陈凌滨正式受聘并应邀担任过多次古城讲解。
“泉州历史文化底蕴如此深厚,我希望有机会让更多人知道。哪怕没机会为游客讲解,给自己的孩子讲讲,培养他们对古城的感情,把文化传承下去,我觉得也够了。”正是因为有许许多多像陈凌滨一样,热爱古城文化、愿意为传承古城文化出力的普通人,古城厚重的文化旅游资源才得以更精彩地呈现给四海宾客。
古城是800多万泉州人共同的古城,如何凝聚起千千万万普通市民群众的力量,一起共建共享、共管共治美好古城?2017年9月,由泉州市古城办、鲤城区政府主办的“美丽古城 家园共造”社区营造活动启动,迈出新型社区治理模式的探索步伐。
该项目根据“培训—提案—竞赛—选点”系列流程,一批由社区干部、专业人士和热心人士组成的泉州社区营造团队,在古城范围内自主选取街巷,开展活化文化业态、提升居民文化认同感、增强居民凝聚力等工作,古城掀起了探索“自下而上”的社区营造热潮。
如何从“要我做”变为“我愿做”,社区民众的参与性及对社区环境、文化的认同感等是竞赛重要的评判标准。因此,各个竞赛团队都很重视与居民的沟通交流。溪亭家婆团队牵头联系溪亭社区居民,筹集资金对社区内一处闲置小楼进行重新装修与水电布置,使其成为社区新的公共活动空间。“在社区营造小组的号召下,社区居民自发地修缮、整理房屋,甚至捐出自家家具,发挥积极性、主动性,联手改造社区公共空间,这种变化令人惊喜。”主办方有关负责人表示,部分社造团队还一度在没有外部资源、外部要求的情况下,继续自发地进行社区口述历史、闲置资产再利用协商,或小微空间共享活化,呈现出有韧性的社区内生力量。
2019年11月,参加亚洲遗产网络AHN2019国际会议暨第三届华侨大学与京都府立大学建筑学术年会的近50位来自亚洲各国的专家学者,来到泉州,走进溪亭社区和隘南社区两处社区营造点参访。泉州的社区营造给与会专家学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奈良社造中心的二十轩起夫理事长说:“令人吃惊,泉州有许多年轻人关心古城的发展、关心文化的传承,并且积极参与其中,十分活跃,这在许多国家的古城中,十分少见。”
“社区营造”在泉州走过两年多,从改善公共生活场所,到注重邻里关系的营造、公共精神的培育,居民生活幸福感不断提升,“共谋共治共享”的理念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
“天气太热了,一杯茶下肚,感觉好多了。”“是啊,我每天都会过来喝一杯。”在市区南俊路一家名为“珍豪呷”的小吃店门口,一位老人和一位环卫工人在奉茶点旁聊天。
这个奉茶点,一年365天,全年无休,即便是今年年初疫情最严峻的阶段,老板泉州市第六届道德模范还是每天照旧开门,只为了奉茶。免费奉茶,他已经做了20年。“很多人都说,我自己在卖饮料,还在门口奉茶,好像很不会算账。”说,其先祖是在泉州有近300年历史的名药“老范志神曲茶”的创始人吴亦飞,几代人一直在观音宫前奉茶,奉茶作为一种家风传承到他这里不能断。
西街的许水治阿婆,在西街坚持默默奉茶20多年,去世前还交代下一代把奉茶坚持下去;西街旧馆驿爱心奉茶点主人、鲤城区道德模范黄惠兰,从1995年夏天开始,便与老伴苏汉民免费给路人奉茶,一摆就是20年,老伴去世后,她仍坚持奉茶……除了个人奉茶点,许多单位、社区、公园、寺庙都设有奉茶点,奉茶点星罗棋布地分布在古城大小街巷。
以民间自发免费奉茶、扶贫助困、保护传承传统文化等向上向善的情怀在民间延续、扩散,成为泉州古城最动人的风景之一。
相关文章
- 俯瞰这片多彩的传奇 《航拍中国》第二季 广东
- 美翻!《航拍中国》湖南篇震撼上映常德这个景点出镜!(附完整视频)
- Intel 500架无人机为歌曲编舞照亮凤凰城夜空
- 《航拍中国》给你不一样的中国!
- 8K无人机Autel EVO 2 预计将于本月下旬正式发售
- Elbit在巴黎国土安全会议上展示MAGNI智能无人机
- 泉州古城·活韵生香 活地图·草根力量
- BP北海公司将Mars无人机技术部署在世界首个甲烷监测项目中
- 纪录片《航拍中国》同名系列图书上市
- 牧羊人在206人小镇放1400只羊:航拍视频走红 画面震撼
- 康奈尔大学蜂群无人机在编队飞行时动态可避开障碍物
- Google地图升级:增加高清和45度角航拍照片
- 航拍中国10大专业足球场广州恒大足球场第一您最期待哪一个?
- DJI大疆创始人汪滔入选《财富》2019年中国40位40岁以下商业精英榜单
- 他的重庆山火航拍火遍全网华春莹两次转发
- Mavic 2 Pro空中断电,图传黑屏炸机飞丢
- 进军无人机领域?华为公开无人机相关专利
- 大疆回应研究自动驾驶传闻:未成立新工程团队,技术研发已有多年
- 美国成功发射可重复使用无人机进行太空探索
- 每一次飞行都是一次成为航拍摄影师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