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拍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航拍新闻

航拍新闻

不一样的无人机飞手 第一批植保机飞手现状如何?

中国航拍网2022-11-17航拍新闻航拍器飞多高
森林航拍,航拍器飞多高,bbc航拍,不一样的无人机飞手第一批植保机飞手现状如何?,森林航拍,航拍器飞多高,bbc航拍金秋九月正是棉桃吐絮的时候新疆尉犁县102万亩白茫茫的棉花田把来自湖北的刘俊和来自安徽的马洋洋聚到了一起车队

不一样的无人机飞手 第一批植保机飞手现状如何?

不一样的无人机飞手 第一批植保机飞手现状如何?,

  森林航拍,航拍器飞多高,bbc航拍金秋九月正是棉桃吐絮的时候新疆尉犁县102万亩白茫茫的棉花田把来自湖北的刘俊和来自安徽的马洋洋聚到了一起车队里几台植保无人机是他们识别彼此的信号在长达一个月的棉花采摘季中像刘俊和马洋洋一样的上千名植保无人机飞手从全国各地奔赴新疆操作无人机为棉桃初吐的棉花植株喷洒脱叶剂让棉花在同一时段内吐絮、成熟、落叶方便机器统一采收时减少杂质

  白天他们头顶烈日、脚踩泥土奔波在田间地头;晚上他们喝着啤酒、撸着羊肉串相互交流经验无人机用于农业植保从被怀疑到逐渐被接纳成为农业生产中降本提效的重要工具这背后不仅是农业的精准化和智慧化也寄托并记录着这一群年轻的植保无人机飞手们的职业梦想和成长轨迹

  2015年21岁的马洋洋还在玩航模而29岁的刘俊已经开了几年的收割机但他们不约而同地看到了无人机飞防(通用飞机喷洒农药的一种大面积、短时期压低虫口密度的有效方法)的前景马洋洋曾经自己尝试组装无人机并进行农药喷洒但最终因缺乏专业知识而以失败告终刘俊在农忙间隙也自己上网找配件琢磨组装机但鉴于市场不成熟只能作罢

  这一年正处于农业植保无人机引起广泛争论的阶段大部分农户对无人机打药的效果持怀疑态度然而航模爱好者和传统农机手出于经验和好奇心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父亲一次累倒的经历让刘俊看到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的严重性2017年的某一天下午刘俊的父亲去给自家的田地打农药直至天黑仍未归家焦急万分的刘俊找到了田里发现父亲正瘫坐在树下气喘吁吁“我们家的地很少原本两个多小时就能打完药我爸却打了四个小时”刘俊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回忆道“我自己尝试过人工打药但我一个年轻的小伙子都受不了特别辛苦”

  不愿让父亲再辛苦打药的刘俊基于前两年的市场观察下决心购买了市面上一款比较成熟的植保无人机产品“之前做收割机也是全国各地去收割跨区作业用无人机也是继续走农机这条路又能解放人力具有经济价值更何况我手上还有一些大户的资源”刘俊向记者说道

  寻找到创业机会后刘俊接受了培训并带着无人机回到了湖北老家却没料到吃了“闭门羹”“我自己家的地我爸都不让我打觉得无人机喷洒水量太小担心太阳一晒蒸发就没效果”在自家碰壁的刘俊唯有在村里免费为别人家的田地喷洒农药借此机会练手而如今随着农户对无人机的信任度提高通过无人机植保作业刘俊一天的收入就能达到几千元

  1994年出生的安徽飞手马洋洋也有相似的经历他告诉记者:“年轻人总是排斥种地想要远离‘农民’这两个字但后来走上无人机植保这条路后才发现种地并没有那么苦和累也没有想象中那么不挣钱种地还是挺挣钱的相比于去工厂打工做无人机植保相当于干半年的活、赚一年的钱”他笑称“我们现在属于职业农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2012年国务院印发的1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就曾指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国内主要植保无人机厂商极飞科技的联合创始人龚槚钦向记者表示:“职业农民应该具备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专业的生产技能、科学的思维、终身学习的心态和与外界连接的能力新工具、新技术的应用能让原本封闭、孤立的生产者重新回到农业价值链的中心”

  另一植保无人机厂商大疆的公关总监谢阗地则向记者分析称职业农民分为两种类型除了拥有土地资产的农业业主之外还有专业农民后者能在种子、植保、收割、农产品贸易等方面向农业业主提供专业的服务“这样的分工是更高效的也是更受人尊重的”谢阗地说道

  业内普遍认为2016年是农业植保无人机的分水岭

  2016年之前农户对无人机基本持看热闹的态度围观无人机打药成为农作间隙的消遣他们好奇的问题也仅限于无人机能飞多高、飞多远等而2016年以后随着无人机作业效果得到认可无人机植保服务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作为第一批从事无人机植保服务的飞手刘俊坦言:“2017年到2018年是行业红利期那时候植保队少服务价格高但如今已经不一样了”今年以来刘俊明显地感觉到这个行业已经不再是新兴行业了

  随着植保无人机研发技术的提高自动确定航线、智能化精准喷洒等功能已经唾手可得“傻瓜式”操作让行业门槛逐渐降低“现在进来的年轻人太多了门槛很低他们对行业期望值太高但进来之后才发现无人机很快就会变成很传统的东西”刘俊说道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新疆尉犁县的棉花脱叶剂喷洒现场看到在飞行参数设定完成后无人机可以实现自主飞行植保队只需要在电池及农药临近用尽时及时更换即可除非出现突发或特定情况人工介入行为比较少飞手们甚至可以在无人机起飞后离开作业区域四处闲逛刘俊也向记者坦言自己在植保作业期间“十分钟有八分钟在玩手机”

  门槛的降低让年轻人对新技术的接纳度和快速掌握能力不再成为优势植保无人机的使用者从以90后为主逐渐向60后和70后倾斜此外低门槛也让无人机植保行业涌入了大量从业者竞争趋于激烈植保服务价格逐渐走低记者了解到2017年无人机植保服务的平均价格是8元~10元/亩而到了2018年已经下降到6元~8元/亩无人机植保服务行业甚至掀起了价格战不少新入局者刻意压低价格抢夺农户订单导致市场价格混乱、作业质量也参差不齐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原本接受植保队服务的农户及大农场主已越过植保队“中间商赚差价”的环节转而自己购买无人机为自家农田进行喷洒作业在新疆尉犁县拥有3500亩棉花地的农场主张林今年7月份刚刚购置了两台无人机他向记者表示:“以前接受植保队服务时存在不够及时的情况所以就决定自己买”

  记者在张林的棉花地看到原本被张林雇来开拖拉机、打药的工人如今已经摇身一变成为无人机飞手在棉花地旁阴凉的树荫下熟练地操作起无人机尽管头顶银发但打药效果丝毫不逊色于年轻人

  激烈的竞争正是考验从业者智慧的时候有人把无人机当作与传统农机无二的工具也有人把无人机当作创业的平台利用自己的商业思维和专业知识为业务增值

  马洋洋告诉记者:“每年都有很多植保队倒闭也有新兴的力量不断进来而保持我们自己竞争力的方式就是要了解农药和农作物采用专业知识去进行植保服务比如喷洒棉花脱叶剂的药量、飞行高度、速度、喷幅等参数都需要长时间的试验和积累”

  “有时候农户问你打什么药、什么时候打效果最好、打完几天见效果、打完几天能收割要是一问给你问傻眼了以后就不找你打了”马洋洋说道

  在马洋洋的职业经历中有大型农户会直接打电话预订植保服务而农户本人甚至都不来地里监督只是简单地在电话中描述一下农作物要治什么病或者防什么虫“我们到地头一看虫型和发病率用什么药、用多少药全部都心里有数了”马洋洋说道

  刘俊也认为单纯的飞防是廉价的他表示:“在所有的农业生产活动里只有打药的时间是最长的也是最累的我们这个行业如果不懂得专业的农药知识很快就会被淘汰掉只会操作一个无人机、简单地撒个药没有任何的附加价值”

  如今刘俊已经把无人机当作一个农资服务的切入口他分析道:“农资服务有农药、种子、化肥等这些都是有利润空间的是植保队可以切入的方向帮农户进行全程托管”他举例称农药的利润在所有农资里占比最大而植保队通过带药服务就可以获得更大的增值

  而从厂商角度而言给予用户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引导也是工作的重点方向谢阗地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农户愿意接受更现代化的种植、养育和收割方式之后植保飞手能提供的服务是多样且增值的服务单价是可以要得更高的大疆鼓励植保队去做额外的增值服务做增量用户的拓展而并非抢存量用户同时重视作业质量以建立自己的品牌”

  随着九月结束新疆的棉花脱叶剂喷洒作业也进入尾声结束一个月的作业后刘俊打算慰劳一下自己顺道去西藏玩一圈再返回老家湖北他将在湖北老家继续以发传单、发卡片的方式推广自己的无人机植保服务马洋洋也将返回安徽也要开始准备下一个农忙季节的跨区作业了去年他曾奔赴多地给安徽的小麦、东北的水稻、海南的荔枝进行过无人机植保

  而在新疆尉犁县的棉花田喷洒完脱叶剂的棉花在光溜溜的枝干上肆意地绽开饱满的雪白色棉桃正静待采棉机的采摘棉农们也期待着好收成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