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送货 无人车和无人机谁才是老大
智能送货 无人车和无人机谁才是老大
智能送货 无人车和无人机谁才是老大,无人机最强的国家,360国产盗摄,航拍西域在6月份京东成为第一个在中国测试无人机送货的企业一时间在国内引起了热议而就在昨天京东又公布了由其自主研发的中国首辆配送无人驾驶汽车京东宣布该无人配送车已经进入道路测试阶段10月份即将开始试运营2017年有望进行大规模商用
长宽高为1米、08米、06米在非机动车道行驶;
配备多个视觉传感器和雷达通过生成视差图等方式构建三维环境检测障碍物的大小和距离控制无人车避障;
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它可以识别交通标志和车道线无论什么照明和天气状况;
基于机器人同步定位与建图技术实现了无人车自主定位与地图创建;
基于高精度立体影像数据结合GNSS卫星定位系统它能进行精准路线规划和导航定位定位精度达到厘米级
此次配送无人车的出现使我们又看到了一种AI+物流的新形式那么相对于此前备受热捧的送货无人机而言配送无人车又有着怎样的优势
相比于无人车无人机有几大痛点
此前阿里物流业务的菜鸟网络CEO童文红曾指出与无人机相比未来无人驾驶车辆配送可能更现实一些无人机只能作为补充这其中的差别主要在哪里
痛点一:续航目前无人机已经被运用到了多个领域但续航时间仍然是一个众所周知的难题能连续飞行超过一个小时就已经是不错的成绩了
一般来讲以燃料为动力的飞机可以靠着空中加油机的帮助从而延长续航时间但若将这套运作套用到无人机上仅仅听起来就是那么的不现实无人机依靠电力驱动“充电”就意味着电动机或电线的需求而对于无人机而言发动机和电线是难以带上半空的而充电时间的过长也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相对于此无人车就相当具有优势了毕竟在地面上建立一个充电桩网络还是相当便利的只要满足了充电条件续航问题就已经解决一大半了
痛点二:安全性纵观当前市场无人机的用途多集中于娱乐与航拍这在一方面就限制了无人机体型的大小而体型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送货无人机的载重
比如亚马逊在英国进行测试的送货无人机其最大负重为5磅(约合45斤)一旦超过这个承重量就意味着无人机有可能会从半空坠落此外还有炸机事件这些都大大降低了安全性而无人车就可以很好的避免这个问题毕竟人们对于视线之内的危险可以提前防护而无人机的坠机、炸机却是难以提前预防的
痛点三:不可抗因素(风、雨等天气)的干扰程度高空环境相对于地表来说还是比较恶劣的危险因素也很多大型无人机而言的体型还能为它们降低了干扰而体型较小的送货无人机的抗打击能力就没那么强了
还是以亚马逊的无人机为例其重量不到25千克飞行高度最高可达10英里(约合16千米)这个高度还处于对流层以内受地球影响较大因而要想保持平衡无人机不仅在重量、体型上下功夫还要搭载一个性能强大的飞控在当前来讲这方面还需改进
无人车紧贴地表在一般道路上行驶的时候其轮胎会有一种抓地力从而抵消了一部分不可抗因素的影响这是无人机所没有的
鉴于以上种种因素从整体情况来看在AI+物流方面无人车的确能比无人机更快“落地”也更具有操作性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当前的无人车还有一些难题需要解决
以京东无人车作比在技术层面连谷歌、百度等无人驾驶团队的汽车都没能实现“落地”京东又怎能确保其无人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也许有人反驳在设计上京东无人车省去了一些尖锐的棱角也没有选取钢铁等坚硬材质但在高速行驶状态下谁都不能给予100%的保证(要知道塑料外壳的电瓶车发生事故也是很危险的)
此外我国至今还没发布相关的无人驾驶汽车条例虽然京东的配送无人车体型较小、外表呆萌走的也是非机动车道但也不能掩盖它是无人车的这一事实既然是无人车就必然要有法律的规束鉴于国内法律这一块的漏洞京东无人车于2017年大规模使用的这一计划或许还能够实现但未来就尚未可知了
相关文章
- UPS无人机快递业务 获得FAA批准
- Airvada Diodon充气型六翼无人机可水面降落
- 航拍全球名人富商奢华豪宅全景图
- 加拿大发生无人机与商业飞机相撞事故 所幸无人员伤亡
- NASA想打造超强无人机:能在金星表面执行任务
- 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增速放缓 大疆创新急切押注新业务谋变
- 用无人机带只母鸡上天下蛋!?
- 航拍《浪漫巴黎》航拍咋飞
- 高尔夫球技爆棚 8岁女童一杆击落无人机
- 佳能将发布一款高端1DX型EOS R无反光镜相机
- 看看从太空拍摄的“怪兽级”飓风多里安
- 无人机的应用越来越频繁 但它也是把双刃剑
- 马里兰州东海岸无人机中心计划启动台东无人机培训基地落成
- 你好 大疆客服:我的Mavic丢失在楼顶 请安排一架无人机救援!
- 国际摄影奖OneShot大赛获奖作品公布:庆祝运动的奇迹
- 仿生小鸟遥控无人机黄洋界航拍
- 土耳其军用无人机Bayraktar TB 2 累计飞行20万小时刷新纪录
- “凛冬将至”?无人机编队表演市场可能面临的几大挑战
- 美国研发成功新型无人机:完成任务就将逐渐消失
- 佳能将“眼睛控制焦点”带到未来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