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架无人机研制者国庆当天去世
我国首架无人机研制者国庆当天去世
我国首架无人机研制者国庆当天去世,航拍秦淮,无人机买哪个品牌好,航拍大字他是我国航空航天领域著名教育家和科学家他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科创始人之一也是我国飞行器控制、制导与仿真学界的泰山北斗他是北航教授、博士生导师文传源
61年前的10月1日大干300天之后他带领师生研制的“北京五号”无线电引导着陆正式试飞基本成功这是中国第一架无人驾驶飞机也是为祖国生日献出的珍贵礼物
今年10月1日0时12分文传源因病医治无效在京逝世享年101岁
昨日(10月2日)北航校方发布讣告文传源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将于10月7日上午9时八宝山殡仪馆竹厅举行
大干三百天研制我国首台无人机
文传源年毕业于西北工学院航空工程系1952年从华北大学工学院调入北京航空学院
1957年文传源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为祖国研制无人机面临“一无资料、二无经验、三无设备”的困难文传源和师生们开始草拟技术方案和研制计划这一方案最终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支持1958年6月29日北航成立无人机研制指挥部开启科研攻关目标是当年“十一”之前要上天
那时无人机有自动着陆系统、发动机控制系统等十二个大系统有待研制与之对应研究团队也分成气动组、数据测试组、自动起飞组等十二个组作为“总指挥”文传源讲究科学管理先定下计划完成时间再带领大伙儿通过倒排计划、顺排措施采用重叠、交叉、穿插研制管理方案等多种手段步步推进
为确保万无一失大量的试飞必不可少试飞时地面安排有保障人员机上也有飞行员和文传源等主要设计人员试飞风险时常相伴他记得“有一次起飞本来设置为无人驾驶模式飞机应该按直线滑行升起但它突然变成螃蟹走路一样横着出去了我们赶紧让切换成有人驾驶模式飞机这才平稳下来要是处理不及时现在想想还是后怕……”
试飞的同时还要测量数据所有参数都得从头进行测定那段时间熬夜赶工是家常便饭有时能连着三天不睡觉繁重的任务使文传源的体重从53公斤迅速下降到44公斤
数百次测试之后飞机可靠性终于有了保障1958年9月无人机所需的十二个大系统全部研制完成并装机调试
1958年“十一”当天“北京五号”无线电引导着陆正式试飞基本成功北航师生以自己的科研成果向国庆献礼文传源自豪地赋诗——大鹏劲搏凌霄志红日高去飘彩云
此后又历经五个月的试飞、调整、修改“北京五号”验收试飞圆满收官
1975年北航成立歼六飞行模拟机总体设计组文传源任组长他协调全国40多个协作单位历经八年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我国第一台歼击机飞行模拟机研制并顺利交付空军使用由此填补了我国飞行训练的空白
101岁仍在思考如何带研究生
文传源是北航飞行器控制、制导与仿真学科的带头人及奠基者他作为国务院首批批准的博士生导师之一带领学科师生自力更生建设培养高水平博士生的教学和科研基地1992年12月通过国家重点学科评估在本学科中综合指标名列全国第一他桃李满天下、学生中栋梁英才辈出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博士包括院士在内卓越的专业学术带头人及社会精英
慈眉善目的文先生在督促弟子学业时可是出了名的严“我的学生是要敢拍桌子打板凳的”是他的口头禅此话源自一次例会上的争论两位学生就一个问题提出了相反的意见争得个面红耳赤其中一个“砰”了拍了一下桌子文传源则对另一位“火上浇油”“他拍桌子你也拍啊你承认自己错了么”原本沉默的那位学生也一巴掌打在了椅子上据理力争在他看来让学生拍桌子打板凳不是放任他们动手打架而是鼓励形成畅所欲言、无拘无束的讨论氛围
学业之外他对学生的生活尤其关心可谓“爱生如子”
学生蔡开元记得有一次傍晚外地出差回来下了飞机直奔老师家里想第一时间汇报出行收获得知他还没吃饭文传源进厨房为他下了碗面条让他吃完再说
有学生生病文传源就让爱人就给他送饭在博士后期思维有些困难学得比较吃力细心的文传源担心他身体坚持不下来怕他生病就让他直接去工作每年都派人去看他让他把博士论文完成了再回来答辩
多年前文传源就曾与其他几位教师一起捐出了自己获国家级教学一等奖的奖金5万元2014年他再次捐出10万元交由学校教育基金会管理用作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的奖助学金
他说“我没有任何不良嗜好不抽烟不喝酒这些钱都是从我的工资里一分一分节省出来的清清白白”
来自湖南的他始终记得年少时囊中羞涩的窘境:考入长沙第一高中后家里没钱只能向同学借钱交学费后来一度难以为继只好转学到第一师范他希望今日的寒门学子不再尝到这般遗憾与无奈
即便退休多年文先生仍心系育人今年春天记者来到文先生家中采访思维清晰的他特意找出一个蓝色文件夹里面保存着两叠材料各20多页这是他以前写过的现代飞行控制领域专著的精华专门挑出来装订得整整齐齐
他念叨着“听说上了岁数不让带研究生了如果让我带研究生我就这样考核学生让他先看看消化内容后汇报给我再让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如果不让我带我就留着自己看 ”
去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向文传源颁发了“立德树人”最高荣誉——“立德树人成就奖”
百岁老人仍去图书馆自己借书
自从1988年离休后文传源接受了返聘继续搞科研还带研究生直到2003年培养完最后两位研究生才算真正“功成身退”他离休后基本建立了一个关于仿真学科的“相似理论”体系1989年开始发表相关理论2005年发表了三篇文章2009年又发表了一篇文章更深一步地论述这个问题基本建成了“相似理论”体系他也关注综合系统论1992年开始写第一篇文章后来连续发表10多篇相关文章基本建立了“综合系统论”理论体系
90多岁高龄时他仍在搜集对自然科学有独特见解的中国古代科学家的资料想阐述他们的思想写一部专著
去年“北京五号”试飞成功60周年时在北航专门举办的纪念大会上已经100岁的文传源放出豪言“我不服气我也不服老让我们携起手来继续奋斗在宇宙探索中取得更大成就”
晚年不服老的文传源频繁出入北航图书馆奋力追赶学术热点和科技前沿有一次文先生在北航图书馆五层挑书被自习的学生们偶遇有人分享了这样的细节:“一位老人和女士的造访吸引了我的注意老人满头银发给人感觉十分和蔼可亲女士推着轮椅很轻很缓停在问询台前与值班人员沟通后老人走下轮椅向书架走去步履缓慢却很稳健在前几排书架老人稍有驻足便向更深处走去在最后几排书架前老人停了下来手指微屈指尖划过每本书的书脊认真细致地挑选着想要的书”
今年春天在接受采访时家里朝南的书桌上摆放着他从图书馆借了13本书主题涉及黑洞、引力波、宇宙大爆炸等领域阅读必用的放大镜停留在《黑洞简史》第133页这是他当时正在看的书
如今斯人已去北航校园里百岁老人借阅图书的佳话将激励一代又一代学子践行空天报国的志向
今年春《北京日报》曾经做了整版图片报道让我们一起缅怀文老
看到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展出的关于“北京五号”无人机的历史照片101岁的文传源眼中绽放出动人光华
学生在网络上为文传源找到了“北京五号”的照片一下子勾起了文传源的回忆他结合照片思路清晰地讲述起60多年前的故事
这张泛黄的老照片是1954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机设计系成立时的教职工合影文传源用放大镜仔细端详寻找年轻时的自己
文传源和易正本1954年结婚如今65年过去两位老人依旧相濡以沫
文传源和老伴儿在展馆的老照片上寻找熟悉的面孔几十年如一日两人携手相伴温馨和睦的家庭是文传源进行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坚强后盾
在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的展厅里文传源和老伴儿易正本在学生和家人的陪伴下参观各型飞机这些无比熟悉的机型让他回忆起几十年的峥嵘岁月
北京五号”试飞时飞行员在地面调试操控无人机翱翔天空
珍贵的黑白照片略显模糊一架深黑色双翼飞机凌空飞过振翅翱翔
无需拿起放大镜只消一眼101岁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资深教授、中国系统仿真学科创始人文传源先生就辨认出久违的“老朋友”“没错儿这就是‘北京五号’”
61年前正是他作为总设计师带领三百北航师生大干百天研制出中国第一架无人驾驶飞机那造型、那系统、那些参数如同连帧的画面印刻于脑海
时光回溯至1957年作为北航教师的文传源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为祖国研制无人机要知道当时“一无资料、二无经验、三无设备”这想法无异于异想天开连苏联专家听了也直摇头
但文传源初衷不改他和师生们开始草拟技术方案和研制计划这一方案最终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支持1958年6月29日北航成立无人机研制指挥部开启科研攻关目标是当年“十一”之前要上天
这项任务时间紧、压力大那时无人机有自动着陆系统、发动机控制系统等十二个大系统有待研制与之对应研究团队也分成气动组、数据测试组、自动起飞组等十二个组作为“总指挥”文传源讲究科学管理先定下计划完成时间再带领大伙儿通过倒排计划、顺排措施采用重叠、交叉、穿插研制管理方案等多种手段步步推进
无人机攻关起飞和降落最为关键文传源解释“有人驾驶的飞机出事故也大多在起落的时候无人机要实现安全起落更加困难”
为确保万无一失大量的试飞必不可少试飞时地面安排有保障人员机上也有飞行员和文传源等主要设计人员试飞风险时常相伴他记得“有一次起飞本来设置为无人驾驶模式飞机应该按直线滑行升起但它突然变成螃蟹走路一样横着出去了我们赶紧让切换成有人驾驶模式飞机这才平稳下来要是处理不及时现在想想还是后怕……”
试飞的同时还要测量数据所有参数都得从头进行测定那段时间熬夜赶工是家常便饭有时能连着三天不睡觉繁重的任务使文传源的体重从53公斤迅速下降到44公斤
从有人试飞到无人试飞从地面、机上分别调试到地空联调数百次测试之后飞机可靠性终于有了保障1958年9月无人机所需的十二个大系统全部研制完成并装机调试“十一”当天“北京五号”无线电引导着陆正式试飞基本成功北航师生以自己的科研成果向国庆献礼这效率令在场观摩的苏联专家不得不折服“这要是在苏联要三个研究所做两年才能完成”文传源则自豪地赋诗——大鹏劲搏凌霄志红日高去飘彩云
此后又历经五个月的试飞、调整、修改次年二月“北京五号”验收试飞圆满收官
1975年北航成立歼六飞行模拟机总体设计组文传源任组长他协调全国40多个协作单位历经八年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我国第一台歼击机飞行模拟机研制并顺利交付空军使用由此填补了我国飞行训练的空白
改革开放以来文传源和师生们在综合飞行/火力、设计仿真、智能化控制、系统仿真、综合系统论等领域积极开拓创新
去年正值“北京五号”试飞成功60周年在学校专门举办的纪念大会上百岁的文老放出豪言“我不服气我也不服老让我们携起手来继续奋斗在宇宙探索中取得更大成就”
相关文章
- 智利海军直升机与DJI Mavic Air 2无人机相撞
- 亿航再回应Wolfpack做空:将恶意中伤和虚假指控采取法律行动
- 斯凯智能被曝裁员停工 百度原副总裁李明远参股
- 科研贡献获肯定DJI创办人汪滔与科大恩师李泽湘得奖
- 一架失控的大型无人机在拉脱维亚飞行数小时
- SpaceX公开展示载人龙飞船 明年将送宇航员进太空
- 俄罗斯无人机公司展示全新飞行摩托Scorpion-3
- 外媒:疫情中无人机需求量不降反升,建筑行业加快采用激光雷达
- Insta360影石联合徕卡发布 ONE RS 一英寸全景相机,售价 4999 元
- 如何在摄影中创造情感
- 无人机乱象:管理成真空 考个无人机驾照要上万元
- SpaceX载人龙飞船重回正轨:成功完成静态点火测试
- 西班牙汽车厂起用无人机送零件,实时管理供应链
- 无人机实现黑暗中全自动起降,特许进入军事演习场
- 多名中国游客在巴黎放飞无人机遭警方拘留
- 布下“天罗地网”交警用无人机提醒小伙戴头盔
- 大疆和CopterSafe的攻防战:联网就自动更新 修复禁飞区域
- 无人机地理影像直播的8个关键技术
- 全国降温 去热带海岛游马尔地夫的浪漫体验
- 西班牙警察用无人机巡逻喊话:请离开公园,待在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