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拍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航拍资讯

航拍资讯

央视首次购买航拍机 国产直升机飞进民用领域

中国航拍网2022-10-10航拍资讯
,,,央视首次购买航拍机国产直升机飞进民用领域,,,,本报讯(记者李英辉)昨天,中央电视台成为内地首家拥有专业直升机的新闻媒体,这标志着我国国产直升机首次进入民用航空领域。,

央视首次购买航拍机 国产直升机飞进民用领域

央视首次购买航拍机 国产直升机飞进民用领域,

  ,,,

  本报讯(记者李英辉)昨天,中央电视台成为内地首家拥有专业直升机的新闻媒体,这标志着我国国产直升机首次进入民用航空领域。

  上午9时30分,中航二集团、昌河飞机公司与中央电视台在中国航空博物馆举行了直—11型中继航拍直升机交接及颁证仪式,并进行了飞行表演和现场演示航拍画面。民航总局的官员向中央电视台颁发了直升机单机适航证及国籍登记证。由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昌河飞机工业集团公司生产的直-11型中继航拍直升机正式交付中央电视台。

  据了解,中央电视台在1997年香港回归大型电视报道活动中,就将航拍这一空中技术手段用于电视转播,至今已在澳门回归、世博会等大型电视转播中使用直升机完成一些拍摄任务,但此前都是租用直升机来完成的。

  从昨天起,中央电视台将使用带有CCTV标志的专用直升机实施航空拍摄、电视信号中继、传输及大型节目电视转播任务。据有关人士透露,这架直升机今年将承担长江三峡截流、第四届珠海航展等大型活动的航拍任务。

  据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预测,中国未来10至15年直升机市场需求巨大。据估计,在低空空域开放的前提下,今后10至15年内,中国民用直升机需求量约为1800架。

  我国国土广阔、三分之二的国土是丘陵、山区、高原和沙漠,海岸线多个岛屿。在边防巡查、治安禁毒缉私、高压输电线路巡查、公安交通管理、海上和陆上石油开发、飞播造林、防治虫害、森林防火、邮政航空、紧急救援、科学考察、地矿物探、空中观光、航空测量等方面,我国对直升机都有着迫切的需要。目前我国直升机拥有的数量和使用的领域与国力和实际需求极不相称,急需大力发展。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进一步拓宽民用航空产品的应用领域,推动民用飞机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

  此外,到2013年,国内现有民用直升机还将因使用年限超过20年全部退役。

  据悉,目前全世界共拥有直升机4万多架,而我国不到300架。全世界拥有民用直升机2.3万架,我国仅有70多架,每百万人拥有0.06架。在我国现有直升机总量中,国产直升机数量还占不到30%。

  经过50年的发展,我国直升机工业已经初具规模,逐步形成能够自行研制先进直升机的科研生产能力和体系。据悉,目前中国的直升机工业企业主要是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下属的“哈飞”和“昌飞”两家,生产的直升机按照1、2、4、8、13吨5个吨位档次系列发展。据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总经理张彦仲介绍,到目前为止,中航二集团所属企事业单位已经研制生产了直5、直8、直9、直11系列直升机716架。这些国产直升机绝大部分用于装备部队,用于民用航空的只有很少一部分。

  据了解,一部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航空管制条例》正在紧张地制定中,预计在今年年底实行。这部新条例在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方面比过去有所松动,但只是针对通用航空企业而言。记者采访民航华北局通用航空处赵处长时,对方明确表示:我国实行的是管制空域,600米以下天空没有开放。

  赵处长说,民用直升机的飞行很大一部分属于通用航空领域,目前执行通用航空飞行的主体主要有三类:非经营性企业;经营性企业即通航企业;航空俱乐部。这三类主体,也是直升飞机的主要销售对象。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航二集团有关部门时,一位部门负责人说:“作为直升机生产企业,我们非常盼望开放600米以下的低空空域,我们有生产能力,有规模。但现在的形势是这样:除了像救灾、巡检等等特种飞行任务,直升机想飞起来都很困难,谈何大力发展。”

  直-11型直升机是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直升机机种,也是我国第一个引进全过程适航管理取证而研制生产的机型。由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下属的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设计、昌河飞机工业集团公司制造,为两吨级多用途轻型直升机。

  直-11型直升机采用单旋翼带尾桨式构型,装有一台国产涡轴8D发动机,全机为金属、复合材料机构,装有滑橇式起落架。机身自重1.12吨,最大起飞重量为2.2吨,乘员6人。快速巡航速度为每小时238公里,最大航程为634公里,续航时间3.9小时。这架直升机各项性能均达到国际同类直升机的先进水平,并于2001年4月获得了国家民航总局颁发的民用型号合格证。直—11型直升机已累计交付国内用户36架。

本报讯(记者李英辉)昨天,中央电视台成为内地首家拥有专业直升机的新闻媒体,这标志着我国国产直升机首次进入民用航空领域。

  上午9时30分,中航二集团、昌河飞机公司与中央电视台在中国航空博物馆举行了直—11型中继航拍直升机交接及颁证仪式,并进行了飞行表演和现场演示航拍画面。民航总局的官员向中央电视台颁发了直升机单机适航证及国籍登记证。由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昌河飞机工业集团公司生产的直-11型中继航拍直升机正式交付中央电视台。

  据了解,中央电视台在1997年香港回归大型电视报道活动中,就将航拍这一空中技术手段用于电视转播,至今已在澳门回归、世博会等大型电视转播中使用直升机完成一些拍摄任务,但此前都是租用直升机来完成的。

  从昨天起,中央电视台将使用带有CCTV标志的专用直升机实施航空拍摄、电视信号中继、传输及大型节目电视转播任务。据有关人士透露,这架直升机今年将承担长江三峡截流、第四届珠海航展等大型活动的航拍任务。

  据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预测,中国未来10至15年直升机市场需求巨大。据估计,在低空空域开放的前提下,今后10至15年内,中国民用直升机需求量约为1800架。

  我国国土广阔、三分之二的国土是丘陵、山区、高原和沙漠,海岸线多个岛屿。在边防巡查、治安禁毒缉私、高压输电线路巡查、公安交通管理、海上和陆上石油开发、飞播造林、防治虫害、森林防火、邮政航空、紧急救援、科学考察、地矿物探、空中观光、航空测量等方面,我国对直升机都有着迫切的需要。目前我国直升机拥有的数量和使用的领域与国力和实际需求极不相称,急需大力发展。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进一步拓宽民用航空产品的应用领域,推动民用飞机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

  此外,到2013年,国内现有民用直升机还将因使用年限超过20年全部退役。

  据悉,目前全世界共拥有直升机4万多架,而我国不到300架。全世界拥有民用直升机2.3万架,我国仅有70多架,每百万人拥有0.06架。在我国现有直升机总量中,国产直升机数量还占不到30%。

  经过50年的发展,我国直升机工业已经初具规模,逐步形成能够自行研制先进直升机的科研生产能力和体系。据悉,目前中国的直升机工业企业主要是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下属的“哈飞”和“昌飞”两家,生产的直升机按照1、2、4、8、13吨5个吨位档次系列发展。据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总经理张彦仲介绍,到目前为止,中航二集团所属企事业单位已经研制生产了直5、直8、直9、直11系列直升机716架。这些国产直升机绝大部分用于装备部队,用于民用航空的只有很少一部分。

  据了解,一部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航空管制条例》正在紧张地制定中,预计在今年年底实行。这部新条例在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方面比过去有所松动,但只是针对通用航空企业而言。记者采访民航华北局通用航空处赵处长时,对方明确表示:我国实行的是管制空域,600米以下天空没有开放。

  赵处长说,民用直升机的飞行很大一部分属于通用航空领域,目前执行通用航空飞行的主体主要有三类:非经营性企业;经营性企业即通航企业;航空俱乐部。这三类主体,也是直升飞机的主要销售对象。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航二集团有关部门时,一位部门负责人说:“作为直升机生产企业,我们非常盼望开放600米以下的低空空域,我们有生产能力,有规模。但现在的形势是这样:除了像救灾、巡检等等特种飞行任务,直升机想飞起来都很困难,谈何大力发展。”

  直-11型直升机是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直升机机种,也是我国第一个引进全过程适航管理取证而研制生产的机型。由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下属的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设计、昌河飞机工业集团公司制造,为两吨级多用途轻型直升机。

  直-11型直升机采用单旋翼带尾桨式构型,装有一台国产涡轴8D发动机,全机为金属、复合材料机构,装有滑橇式起落架。机身自重1.12吨,最大起飞重量为2.2吨,乘员6人。快速巡航速度为每小时238公里,最大航程为634公里,续航时间3.9小时。这架直升机各项性能均达到国际同类直升机的先进水平,并于2001年4月获得了国家民航总局颁发的民用型号合格证。直—11型直升机已累计交付国内用户36架。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