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拍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无人机考证

无人机考证

《航拍中国》第二季首播收官:礼赞中国之美这里不止震撼

中国航拍网2023-06-23无人机考证泰达航拍
环卫航拍,泰达航拍,漂移航拍,《航拍中国》第二季首播收官:礼赞中国之美这里不止震撼,环卫航拍,泰达航拍,漂移航拍从空中视角呈现大美中国,《航拍中国》第二季在触发国人爱国情怀的同时,也成为美丽中国、生态中国、文明中国走向世

《航拍中国》第二季首播收官:礼赞中国之美这里不止震撼

《航拍中国》第二季首播收官:礼赞中国之美这里不止震撼,

  环卫航拍,泰达航拍,漂移航拍从空中视角呈现大美中国,《航拍中国》第二季在触发国人爱国情怀的同时,也成为美丽中国、生态中国、文明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鲜亮的名片。

  2017年,一部《航拍中国》为观众展现了一个“熟悉而又陌生”视角下的中国,节目在央视多频道反复播出,深受海内外观众好评。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航拍中国》第二季再启航程,“像鸟儿一样看中国”。通过熟悉的空中视角,节目用每集50分钟的空中旅程,带领观众细细地品味中国之美。

  3月3日—3月9日,《航拍中国》第二季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央视纪录频道首播,央视网、央视影音同步播出。节目还在腾讯视频、优酷和哔哩哔哩上线,其中腾讯和哔哩哔哩播放量达900万次,连续数天获重点位置推荐,得到了观众“自来水”式的推荐和点赞:“大好山河美如画”“背景音乐巨赞”“拍摄角度十分好,十分喜欢”“满满都是原来的味道!熟悉的开场词和OST,开心!”“最爱的纪录片。没有之一”……

  视频平台之外,七集节目在网络端也收获众多线日晚 “人民日报”微博于2月28日发布的《航拍中国》第二季加长版预告片得到了642万次阅读,视频播放量达345万余次。3月6日人民日报再次发布微博:“大美中国,从天际传来的画卷,还不收藏起来?”微博一经发布,不到 72 小时,该片的全网播放量突破600万次。此外,央视网在3月6日下午发布的《航拍中国》第二季四川篇国宝熊猫强行抱大腿的短视频在数小时内突破两百万次观看。

  从浙江、四川到内蒙古、甘肃、广东,再到福建、江苏,《航拍中国》第二季将镜头对准这七个省(区)最有特点的自然风貌和社会历史等内容,不仅鸟瞰中国丰富多彩的自然环境,也揭秘“中国奇迹”背后的创新动力。

  第二季的取景地延续了第一季东西南北中的全方位布局概念,着重凸显不同地区在地域风情上的差异。12架载人直升机、70多架无人机,总航程达到20多万公里,在不一样的航拍视角下,《航拍中国》第二季继续为观众展现出了一幅幅熟悉而别样的中国画卷。

  在每集50分钟的空中旅程中,节目将镜头对准各个省(区、市)的数十个标志性地标,兼顾自然地理、人文历史和社会经济发展等,多元、立体地呈现了各地风格各异的大、美、奇、变。掠过柔美性感的“小蛮腰”(广州电视塔)、飞越珠江,来到超高层建筑最密集的广州CBD,在高楼林立中,作为改革开放先锋的广东形象跃然于荧屏之上;从黄河石林峡谷感受完神秘的边塞文明,在洮河与黄河的交融中体会黄河吸纳黄色砂砾的壮观,飞抵兰州市发现一个城市的文明和进步,伴随着盛大的锅庄舞,甘肃的故事娓娓道来;飞过过武夷山顶空,在断岩间俯瞰九曲溪,于承启楼中穿堂而过,抵达泉州,如今的福建在“一带一路”倡议中不断向前,焕发出新的生机。

  载人机拍摄为主,辅以无人机、轨道卫星以及VR摄影呈现,可以看到,《航拍中国》第二季在空中拍摄技术上也有了更大的飞跃。其中,一镜到底场景飞行拍摄等手法在新一季节目中进一步被使用。在四川篇中,航拍镜头便通过一镜到底将川菜和川剧串联呈现,使观众对四川的地域文化印象更深刻。

  自然美景的串联搭建起每一集节目的骨架,但这些自然奇观背后更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故事。镜头中所展现的自然山水与农桑之中,同样蕴含着多样的文化与智慧。

  浙江的杭嘉湖平原,中国河网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在这里,低洼的水塘被人们用于养鱼,而建造水塘的土壤则放在四周作为种植湖桑的资源。从此,这片平原中最值得记忆的故事,变成了汇集农人智慧的“塘基种桑,桑叶养蚕,蚕沙喂鱼,鱼粪肥桑”的生态循环模式。在绿水青山间,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被描摹和铺展开。而镜头再转向杭州,发达的经济与高端的技术,也让拥有古老历史的浙江,开启全新的时代。

  为了让电视观众在欣赏节目时更加清晰,内容更有视觉震撼力,《航拍中国》第二季采用了全4K拍摄并在4K超高清频道播出。精美的画面、精彩的解说、精良的制作,将航拍“大、美、奇、变”的魅力展现的淋漓尽致,让观众隔着屏幕也能切身感受到祖国大好河山之美,引无数国人心潮澎湃。

  从展现中国的景色之美,到激发国人的爱国之情,《航拍中国》第二季用真实的纪录手法和艺术化的呈现,实现了情和景的交融。节目并未单纯展示高空俯瞰下的大美奇观,更是要捕捉这片土地的人情世故,挖掘自然与人文背后的文化积淀。在某种程度上,节目重塑了国人对于中国的认识和想象,带给了观众不一样的视觉体验和情感、文化共鸣。

  自然和人文景观之外,节目也透过镜头为观众讲述了一件件正在发生的中国故事,让观众看到真实的当下的中国。片中解说在介绍每一处地点的地貌特点之外,也通过碎片化的故事诠释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和人文、社会发展。

  从巴丹吉林沙漠、阿尔山天池、黑城遗址G7京新高速、英雄会,从自然到人文渐次呈现,使内蒙古形象立体而丰满,其文明以更有冲击力的视觉效果呈现在观众眼前。其中,大召寺建造的过程和忽必烈开辟元朝的历史,构成串联古今对话的必要元素。几千年历史的黑城遗址令人感受到古丝绸之路的恢弘,对比满洲里今日繁华的夜景,更让人们对未来生活充满无限憧憬。

  《航拍中国》不仅是对自然、历史和人文之美的展现,也是对当下我们身处的这个国度和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的赞颂。片中每个镜头、每句旁白、每段音乐,都传递出创作团队的诚意和对中国这片土地的自信与热爱。

  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向国际展示中国形象,讲述中国故事的重要成果,《航拍中国》在新一季排播布局和融合传播等方面也下了一番功夫。在表达语态上进一步年轻化、互联网化、国际化,实现了新媒体平台和电视端集群式传播,通过多线产品并行,形成多样态、多手段、多媒体的融合传播态势。

  正片视频之外,一些其他精彩片段、相关文案以及H5互动产品也在多终端传播并取得了可观的成绩。相关视频发布后,“CCTV9航拍中国”“微博纪录片”“央视影音”“中国IP电视”等纷纷点赞与转发。此外,央视网还推出了“猜猜这是哪儿”和“为我的家乡点赞”等融合传播H5互动产品,通过融合传播网民互动的形式扩大节目的传播力和影响力。3月6日晚,“您有一封来自天空的邀请函”H5互动产品正式上线,在短短数十个小时内,访问量突破3万。

  据悉,在节目热播期间,《航拍中国》第三季的拍摄工作也已全面启动。期待《航拍中国》第三季以独特的视角和最饱满的镜头语言,反映多彩中国动人的图景。

很赞哦!